时间:2015-12-31
“国关·润远”学术论坛是由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主办,研究生会承办的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学术性论坛,旨在为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展示学术成果、交流学术经验的平台。论坛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四届,第五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将于2016年5月在国际关系学院举办,论坛的主题为“一带一路”建设与大国关系发展,下设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分论坛。
论坛组委会现面向各高校及科研机构本科生和研究生广泛征稿。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学者组成评审组对来稿进行遴选,入围论文作者将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就各分论坛主题展开专项讨论。会后我们会将优秀论文汇辑成册,并向相关期刊推荐发表。
草长莺飞,坡上五月,第五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与您相约,共襄盛会!
征文具体事宜如下:
一、论坛主题
主题:“一带一路”建设与大国关系发展
(1)政治分论坛:“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新型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
(2)经济分论坛:“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价值链的延伸与发展
(3)文化分论坛:多语境视域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与跨文化交流
(4)科技分论坛:“一带一路”建设与网络空间安全合作
论文主题可在以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论坛主题中任选其一(题目不限)。有关各主题的背景介绍请参见《国际关系学院第五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主题背景介绍》(附件1)。
二、征文对象
全国各高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不限专业、年级均可投稿。
三、论文要求
1. 征文须围绕各分论坛主题(论文具体题目不限),具有原创性,有独到见解和学术价值,未在任何刊物公开发表。
2.征文字数为6000-8000字左右。
3.征文格式规范请参照《国际关系学院第五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论文格式规范》(附件2)。所提交论文如出现以下情况,论坛组委会有权取消该论文的参评资格:(1)所提交论文经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相似度超出20%;(2)所提交论文注释及参考文献标注不清或引用不实;(3)所提交论文存在严重的格式或其他问题以致影响正常阅读和评判。
四、截止日期与投稿方式
1.征文截至日期为2016年4月12日。
2.电子邮件递交,投稿邮箱:uirxueshubu@163.com。
3.邮件命名规则为“投稿+**分论坛+学校+姓名+论文题目”,以邮件附件提交全文(按《国际关系学院第五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征文登记表》(附件3)的要求提交word文档),word文件命名为“**分论坛+姓名”。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4名(分论坛各1名),奖金1500元;
二等奖:8名(分论坛各2名),奖金1000元;
三等奖:12名(分论坛各3名),奖金500元;
优秀奖:若干,精美奖品。
获奖征文将整理成册,并能够获得推荐发表的机会。
六、相关说明
1.论坛具体日程将在文章评审完毕后公布。
2.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官方微信号UIRyanhui,论坛通知和新闻动态将及时发布在平台上,欢迎关注。
3.《国际关系学院第五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论文格式规范》和《国际关系学院第五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征文登记表》可登录论坛公邮runyuanluntan@126.com(密码runyuan2015)进行下载。
七、未尽事宜,由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进行解释。
附件:1.国际关系学院第五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主题背景介绍;2.国际关系学院第五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论文格式规范;3.国际关系学院第五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征文登记表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
2015年12月31日
附件1
国际关系学院第五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主题背景介绍
一、总主题——“一带一路”建设与大国关系发展
2013年9月至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一带一路”倡议,就是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大国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具有重要作用。从“一带一路”倡议与大国关系的互动看:一方面,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域内域外多个大国,而所涉大国间地缘交错、利益交叉等特点又使得大国间的关系处理复杂多样,因而大国间的利好关系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开展意义重大,并直接影响到“一带一路”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利益共享、交流互鉴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弥合大国间分歧、增进战略共识;有利于促进大国间良性互动、推动地区和平稳定;有利于深化大国间合作,强化协同发展以全方位带动提升全球治理水平。新形势下,大国关系已成为“一带一路”宏大背景下的重要战略议题。
二、政治论坛主题——“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新型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
受益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果,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上与许多国家的经贸往来和人员往来都十分密切。但是,中国的未来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在一些人眼中,中国的快速崛起是对既成大国的挑战,中国不光要发展,还要建立新的世界秩序,挑战既成大国的地位。因此,一些国家对中国保持着非常的警惕与不安,在同中国有关的问题上处处设防。这不但不利于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中国的未来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倡议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包容、惠普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但是,“一带一路”的推动建设需要沿线国家的广泛参与。所以,处理好同沿线国家的关系、建立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步。
2012年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是崛起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为营造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在今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中国将如何通过发展同沿线国家的关系来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往来日益加深,这又将给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关系带来新的变化。
三、经济论坛主题——“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价值链的延伸与发展
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因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中国建设开放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立足点和着眼点。“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提出不仅顺应了我国和沿线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建设也将为我国和沿线国家及地区带来许多重大发展机遇。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当前全球增长、贸易和投资格局正在进行着深刻调整,许多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另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产业大国和净资本输出国,中国已经有能力重塑本国竞争优势,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此时更需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充分发挥我国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等方面的优势,根据自身已有条件和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在全球价值链中找到最合适的价值环节,在谋求产业升级并取得跨越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与周边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合作。
四、文化论坛主题——多语境视域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与跨文化交流
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尽管“一带一路”的提出更多的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但仍然不可忽视文化在这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古代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的关键通道,其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而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尤其是在传播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以及与罗马、波斯、印度的文化交流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可以说,“丝绸之路”凝结了沿线沿岸国家共同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为促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承载着沿线各国的文明与文化的交流互通。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逐步推进,沿线各国间不同文化的接触、交流、融会将日益热络。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原因,同样也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文明日益多元、相互包容。在这条承载着几千年文化的道路上,如何实现沿线各国文化间的互通互联,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值得深入思考。
五、科技论坛主题—— “一带一路”建设与网络空间安全合作
随着互联网成为新时期全球核心基础设施,网络空间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愈发凸显。无论是俄美在“棱镜门”泄密事件上的较量,还是中美关于网络空间安全的争议,都表明网络空间已今非昔比,开始成为大国博弈的新舞台。
“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亚非欧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由于“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涉及领域广泛、国家构成复杂,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的安全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网络空间安全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网络空间不同于现实世界,在维护运营、界限划分、治理监督等方面仍有许多空白亟待填补,与普通国家相比,大国往往掌握着更为丰富的资源与更为先进的技术,是网络空间安全创建维护的主要参与力量,鉴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和融通体系的建立,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大国在网络空间领域的安全博弈,必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附件2
国际关系学院第五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论文格式规范
国际关系学院第五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论文格式规范参照《<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来稿规范》及《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注释体例制定。
一、格式要求
1、标题:论文标题应当简明、确切,能够表达论文中心思想和概括论文主要内容,避免使用非公认的外来语、缩略语、字符、代号或简称。论文大标题不超过20个汉字,宋体,二号字,加粗,居中,行距:固定值28磅;副标题前须有破折号,不超过25个汉字,仿宋,小三,居中。
2、摘要:“摘要”二字,用 “【】”号括起来,黑体,小四;摘要只分1个自然段,200 字左右,仿宋,小四,排除“本文认为、作者指出”等语词和常识性内容,直接陈述内容梗概、创新之处、主要结论等。
3、关键词:每篇论文均应有3-8个的双语关键词:“关键词”三字,黑体,小四,用“【】”号括起来;各关键词之间空一格分开,仿宋,小四。外语关键词要求同汉语关键词。
4、正文
(1)字体及字号:宋体,小四。
(2)标题序号: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采用“一、”;二级标题采用“(一)”,三级标题采用“1.”,四级标题采用“( l )”;如果标题少于四级,二级标题可直接用“1. ”,二级以下标题字体、字号同正文:宋体,小四。
5、注释:采用脚注,楷体,小五;半角,左端空两格。逐一注明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中英文注释序号与当前页的指示序号相一致,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圆圈标注:① 、② …… 。
当所引用资料来自期刊时,注释格式为:作者:“文章名称”,《期刊名称》,XXXX年第X期,第X页。当所引用资料来自图书时,注释格式为:作者:《书名》,地名:出版社名称,XXXX年X月版,第X页。两位以上作者,用顿号分开。当所引用资料来自互联网时,应注明所访问网站的详细网址(以 .html为结尾),并写明访问日期。
引文的出处凡是列入参考文献的,则在正文中用方括号标出本条文献的序号及引文页码,如“……加强法治建设,也要加强道德建设。[8](P.123) ”,不必再于页下加脚注。只有引文出处不在参考文献之列的,才用脚注标出。引用或参考的是某一文献的多处内容时,或因其他原因难以标注具体页码时,也可只标参考文献序号,不标具体页码,如“……客观存在的多极化的国际格局。[7] ”。
6、参考文献:文献项目和要素须集中列在论文文末。“参考文献”四字,黑体,小四,用“【】”号括起来,独占一行并左顶格。内容:中文用楷体,五号;外文用Times New Roman,5号。
中英文参考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首字母排序,各序号一律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注:[1]、[2]……,后空一格;每条参考文献最后均以实心句号“.”结束。
1)每条参考文献为一段。相同的著者、书(题)名、译者和出版者、出版年,使用同一序号并且只在“参考文献”中列为一项。
2)参考文献项目排列顺序:(1)序号。在正文中具体注明了的引用文献,以其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先后为序,并用与正文一致的序号首先编排与文末;未在正文中注明的参考文献,排列于具体注明的文献之后。(2)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多个责任者之间用逗号分隔,是外国人的要在姓名之前加国籍简称并用方括号括起,是中国古人的要在姓名之前加朝代简称并用方括号括起。(3)文献名称。不加书名号或引号。(4)文献类型及其标识。以英文字母大写并用方括号括起表示文献类型及文献载体,具体分类及格式见附一。(5)译者。多位译者间用逗号分隔,并以实心句号结束。(6)出版。依次为出版地,写地名全称,后接冒号;出版者,只写全称,后接逗号;出版年,只写4位阿拉伯数字,报纸出版日期须按“YYYY-MM-DD”格式表示。(7)重要文献、珍稀文献可查阅处所或电子文献或获得地址。(8)页码。以上角形式列在正文内的参考文献标号后,参考文献标号为方括号,页码为圆括号,如“B股[2](P.123)的发行”,即表示所标注为第2条参考文献的第123页。
附一:参考文献类型及代码
1.文献内容的不同类型及代码: 专著-M 、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软件-CP 、电子公告-EB 、析出文献(主要来自专著、文集)-A 、未定义文献(资料、语录、文件汇编、古籍等)-Z 。
2.文献载体的不同类型及代码: 纸质载体不标载体类型, 电子载体类型及代码为: 磁带-MT、磁盘-DK、光盘-CD 、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由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两个组成,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M/CD]-光盘图书、[J/OL]网上期刊等。
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一)中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示例:
[1]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陈崧.五四前后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
[3]何龄修.读顾诚《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所,1998,(3):167-173.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示例:
[4]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
[5]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5.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示例:
[6]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6.各种未定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
[7]张永禄.唐代长安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二)外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论文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凡涉及外文资料的,一律使用原语种,不得译成中文。
参考文献中,专著的书名需用斜体字;源自期刊或论文集的文章,期刊或论文集用斜体字,文章名不用。仅标注一页页码用p,多页用pp。
以英文参考文献为例:
1.专著
Robert.O.Keo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97, pp. 33-36.
2.期刊
Tim Dunne, “New Thinking 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3, No. 2 (June 2001), pp.223-224.
3.文集中的文章
Steve Smith, “New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Theory,” in John Baylis and Steve Smith, eds.,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pp. 169-170.
附件3
国际关系学院第五届“国关·润远”学术论坛征文登记表
姓名 | 性别 | |||
院校 | 系别班级 | |||
联系电话 | 邮箱 | |||
通信地址 | ||||
论文题目 | ||||
论文摘要 | ||||
注:填写完毕后,在下一页粘贴论文电子版,并将此word文件命名为“**分论坛+姓名”,以附件形式发送至uirxueshubu@163.com。
论文:
(从此页起粘贴论文,注意论文格式规范)